在电影中,“蒙太奇”并不是镜头的简单组合,而是一种艺术的创造,它所表现的思想和产生的效果,也不是两个镜头相加的和,而是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第三种意义。正因为这样,我们把蒙太奇用于作文实践之中,以期它能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,从而为中学生指明一条作文的捷径。
为了说明“蒙太奇”在写作中的运用,我们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谈谈。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有关不要沉迷于小说,而要重视学习的文章,到底从哪个方面入手呢?对于多数同学来说,肯定是从老师批、家长骂、同学劝等方面去作文,然而这些都没有新意和深度。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去借一下“东风”呢?也许很多同学都在一些作文杂志上看到过这么一个事例:一个中学生天天拿起一本小说看,恰好在一个大雨天他把这本小说遗忘在家里了,而不识字的母亲以为这本书很重要,带病冒雨把这本书送到了学校。儿子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,思绪万千,忽然把小说撕得粉碎,撒向雨中……从此他再也不沉迷于小说了。这个例子很生动,也很感人,如果我们能把它“剪辑”到上述作文之中,定能不落俗套,非同一般。当然,这件事情不一定发生在我们身上,我们只是通过一定的加工把它搬到我们的作文中已,但这看起来使人觉得真实。其实这种真实,就是文学不概论中所说的“艺术真实”。说实在的,由于自身的局限,中学生作文写的大多数艺术真实,如果要他们写生活真实倒是因为言之过实而显得枯燥无味。既然很多作文都是虚构出来的,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一些听到的或者看到的事例“剪辑和组合”到自己的作文中呢?这样无疑拓宽了写作的思路和选材的空间。有时,为了表现某个要的思想,我们可以把从不同途径得来的材料剪辑和组合到一个人身上,这些材料虽然是别人的,但经过自己的艺术加工,也产生了“第三种意义”,因而不能说是抄袭。这样经过自己思考和加工而得来的东西,其实就是自己的东西了。可见,蒙太奇手法确实为中学生写作的一种捷径。其实,我们前面说到的“母亲送书”这个事例还可以用于《我的母亲》、《我的悔恨》、《使我难忘的一件事》、《在雨中》、《生活告诉我》、之类的作文中。
那么,蒙太奇手法是不是只能用于记作文中剪辑和组合一些事例呢?回答是否定的。在议论文中,甚至在一些类比性句子中,采用蒙太奇手法会使文章意境开阔,气势大增,给人一种知识广博的感觉。例如说到勤奋,我们可以列举:匡衡凿壁借光,车胤囊萤取亮,孙康寒中映雪,江泌捧书追月,孙敬发髻悬梁等;说到爱国,我们可以列举:岳飞“以身许国”,屈原“上下求索”,陆游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,鲁迅“我以我血荐轩辕”,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等。通过这种蒙太奇处理,往往能使文章大为生色,并有一种气势磅礴之感。
总之,蒙太奇手法运用得恰当,不仅能使作文有话可说,而且也能写出一定深度的文章来。只要语文教师多加引导和探索蒙太奇手法,并且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,他就可以不用剪辑和组合现有或别人的材料了,而是把自己的艺术创造进行蒙太奇处理,这样,写出的文章就有一定的创见了。当然,我们在引导学生采用这种手法时,也应当防止断章取义、随意拼凑的现象,同时不能把抄袭当作蒙太奇,这样导致“天下文章一大抄”,也并非我们所期望的。